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学校教育学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方法7(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方法7(1 / 2)

教育学: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课程设计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还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以下将详细探讨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设计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些目标应当具体、清晰、可衡量,能够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目标还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内容系统性原则

课程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课程设计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确保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各章节之间应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课程内容还应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三)方法多样性原则

教学方法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实验法、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估科学性原则

评估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应注重评估的科学性,制定合理、可行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应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课程设计的策略

课程设计不仅需要遵循基本原则,还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确定课程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课程目标应明确、具体、可衡量,能够指导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在确定课程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需求: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

社会的发展:课程目标应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教育政策:课程目标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标,确保课程设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确定课程目标后,需要将其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的重要性:选择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知识的逻辑性:确保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的接受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模块式组织、螺旋式组织等。模块式组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螺旋式组织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水平,逐步深化和拓展课程内容。

(三)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实验法、项目法等。

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采用实验法、项目法等;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

在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时,还需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评估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标和目的,确保评估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评估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评估方法:制定多样化、可操作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不同评估方法的运用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评估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估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已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时,还需要注重评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评估标准应明确、具体、可衡量,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评估方法应客观、公正、准确,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实践

课程设计不仅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和运用有效策略,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小学语文课程设计案例

以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为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程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包括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课文作为课程内容,同时注重课文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组织课文内容时,可以采用主题式组织或螺旋式组织等方法。

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识字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法、情境法等;对于阅读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对于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模仿法、创作法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评估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在评估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评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课程设计案例

以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为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程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技能的掌握、数学思维的培养等方面。

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数学知识点作为课程内容,同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以采用模块式组织或螺旋式组织等方法。

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数学知识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概念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对于技能教学可以采用练习法、实验法等;对于思维培养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法、探究法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维的培养效果等方面。评估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在评估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评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课程设计的挑战与应对

在课程设计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以下将探讨这些挑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整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整合。然而,这可能会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持续学习: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已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资源共享: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与其他教师、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通过分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等,共同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整合。

课程评估与反馈: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因为缺乏创新意识或实践经验而面临困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借鉴经验:积极借鉴其他教师或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提升自已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反思与总结:对自已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已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中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

(三)评估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评估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因为缺乏评估经验或评估标准的制定而面临困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参考相关标准:参考国家的教育政策、课程标准等文件,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通过参考相关标准,确保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多样化评估方法: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课堂观察、作业检查、考试等,相互补充,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需要注重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注重评估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估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评估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已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结论

课程设计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还能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由此可将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指教师从可以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选出最适合特定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学目的和任务决定的。由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如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为了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可采用练习法、实验法等;为了使学生提高审美的能力,可采用观察法、欣赏法等;为了使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认识,可采用参观法、比较法等。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教育等要求不同,必须选择与教材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语文、外语等多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多用讲解法、演示法、实验法等;音乐、美术等多用练习法、欣赏法等。

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情况。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中学高年级学生理解力增强,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表达水平以及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等。如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利用幻灯、电影、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自已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善于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有的教师长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循循善诱,有的教师则喜欢使用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讲授法。总之,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已的教学方法。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处理好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具体问题,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等,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智力发展、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环境等,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地进行教学。

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加以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不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量力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思想教育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指教师把选定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可以综合运用,取长补短,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坚持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几种常见教学方法的运用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几种形式。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知识。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活动的机会,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授的语言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讲授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讲授要恰当运用板书、板画、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讲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随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节奏。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包括问答式和启发式两种形式。谈话法的优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缺点是费时较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